网站首页 > 家电信息> 文章内容

大学副教授免费修家电30年 写下30余万字笔记

※发布时间:2019-5-26 14:00:5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梦见回家的路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穿着一条旧军裤、一双老布鞋,衬衫已经穿了20多年,衣领还有补丁。他今年已经74岁了,一年里除了大年三十,其余时间都一心扑在维修站里修家电。

  姚文正,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退休副教授,是这位老者的真实身份。维修站的全名叫做“学雷锋家电维修站”,从1989年开始至今,他为群众免费维修家电30年。

  他生活简朴,却把省下的钱资助困难学生、帮助贫病群众,50元、100元、1万元……捐款不计其数。他写下30余万字笔记,甘做“雷锋传承人”:“我觉得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竭尽全力贡献社会,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我舍不得放弃这时间的七分之三,生命之源在于身体、灵魂之本在于奉献,好好劳动、多做贡献才是人生的意义。”

  4月23日下午,在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一间普通教室里,身形清瘦的姚文正低着头在修彩电,神情专注笃定。

  实际上他在2006年就退休了,但他的人生字典里却没有“退休”二字——白天免费为居民修家电,晚上义务给学生们上课,教授《电子技术工艺》《家电维修》等课程。

  “人的一生用于工作的时间大约37年,但除去寒暑假、节假日,细算下来,一年中大约去掉了七分之三。”姚文正说,“我舍不得放弃这七分之三,生命之源在于身体、灵魂之本在于奉献,好好劳动、多做贡献才是人生的意义。”

  1945年,姚文正出生于安庆。1968年他从合肥工业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曾到军垦农场插秧、喂猪、捡煤核。他1970年3月入伍,1971年12月,1978年9月正式被调入炮兵学院(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前身)任教。

  “解放前,母亲生了3个孩子,2个夭折了,只剩下的我。解放后,父母有了工作,弟弟妹妹们都有学上,忆苦思甜,对新社会的热爱深深扎根在心里。”姚文正说,知奉献,正人生,他总想作出贡献,回会。

  “我们制定了守则:一是修理不收费,不抽群众一根烟,不喝一杯茶;维修的过程中损坏的元件自己赔;坏了的器件归还群众,不带回。”

  “1989年3月5日,我们在安徽大剧院门前设点开展‘学雷锋’活动,为群众修家电。”修理中,姚文正忽然发现旁边还有其他高校大学生在为群众修家电,“当时我在想,我们的学生呢?后来才知道他们一天都在擦汽车、扫马。”

  “同样是大学生,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只能擦汽车、扫马?学生‘做’应是教师的责任。”回校后,姚文正提出成立无线电爱好者小组,开展“电学第二课堂”,让学生们学会修家电,目的就是为百姓服务。

  很快“电学第二课堂”成立,他不仅亲自教学生课程,还自掏腰包购买工具和电子元件。从1989年开始,每个周末,姚文正都带着学生们到工厂、农村、街道社区为老百姓免费修家电。

  随着培训学生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2月“电学第二课堂”更名为“能力夜校”,“学雷锋家电维修站”成为了“能力夜校”的。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看到,维修站的桌子、地上放着很多零件以及电风扇、电视机、电水壶等各种旧家电。这些旧家电大部分是老百姓送过来的。

  “我们制定了守则:一是修理不收费,不抽群众一根烟,不喝一杯茶;维修的过程中损坏的元件自己赔;坏了的器件归还群众,不带回。”姚文正说,白天学生们上课,他就一个人在维修站里忙,“不觉得孤独,因为有干不完的活。”

  他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维修站的牌子上,老百姓一个电话,他就上门服务。有一次大年三十晚上,他正和家人吃着年夜饭,突然接到群众电话,说电视机坏了。接完电话,姚文正放下碗筷就走,“人家电视坏了,晚上看不了春晚,肯定着急,我得早点帮人。”

  30年里,“学雷锋家电维修站”走出了三千多名学生。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毕业离开了,他却始终坚守,没有节假日、寒暑假,退而不休,不计条件,也没有怨言。

  “他大年三十、年初一都没在家待着,到我们这边帮忙修家电。他是真真切切在,很了不起。”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居民尹先和不由得赞叹。

  而在姚文正心里,每次家电,人们说的那声“谢谢”就是对他最好的肯定。“我们的维修站就像是一个‘谢谢牌’产品车间,满屋都是。人在其中,学生们也能体会到学雷锋的内涵。”姚文正笑着说。

  在合肥市东至,姚文正默默无闻又很“出名”。因为提到他的名字,估计没几个人知道,但要说起有个老头,一年四季穿着布鞋、补丁衬衫,给老百姓免费修家电,很多人都知道是他。

  他生活简朴,不修边幅,在杭州工作生活的儿子、媳妇给他买了新衣服,却被他“嫌弃”,“穿着新衣服干活不方便,电钻不小心戳一窟窿,老伴还心疼。”正因如此,姚文正不止一次被误以为是“清洁工”“维修工”。但是他却把省下来的钱,不计其数地捐给需要的人们。

  “我和他非亲非故,但是每年节假日我都会去看望他。”合肥市蜀山区大铺头居民张世农说,1979年,他的父亲张和庆认识了姚文正,“我父亲是农民,姚老师帮我们家修收音机、买电度表,慢慢地他们就熟悉了。”

  记者了解到,张和庆家有5个孩子,生活负担很重,不时找姚文正借钱买化肥、种子、猪仔等。姚文正从不记账,有求必应。1993年,张和庆患胃癌,要还给姚文正的2000元钱不但被姚文正退回,姚文正还加了1000元送过去。

  “1994年,我高考落榜,他又拿出3000块钱让我学车。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我们全家都很感谢他。”张世农说。

  王珊(化名)是河南人,2006年上大二的她突然患了白血病。姚文正看到她的新闻后,多次委托河南的学生把转交给王珊,每次都是1万元。

  “以前我觉得自己很不幸,但是现在我很庆幸遇到他这样一位好心人。”王珊说,在她身体康复后,姚文正还一直关心她的就业、生活等各方面,“他是我最尊重和的老人,也是我一辈子的亲人。他奉献的让我很,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也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更多的爱。”

  不仅如此,他资助困难学生学费,直至毕业;他在医院住院,看到肥西高刘一户农民为医疗费发愁,便悄悄塞给那个农民500元钱;他自费到雷锋团调研,得知一名战士的母亲需要钱住院手术,他立即捐出了2000元,自己仅留下费……他说,吃穿都是外在,人格的内涵是奉献,生命应该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

  “我以实际行动学雷锋,彰显一个人的灵魂,一名的,一位老师的风范,一介书生的,我赢得了生活的意义。”

  在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记者看到了一叠厚厚的手写笔记,有的信纸已经泛黄:“我以实际行动学雷锋,彰显一个人的灵魂,一名的,一位老师的风范,一介书生的,我赢得了生活的意义。我觉得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竭尽全力贡献社会,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我从大学开始,养成了写笔记的习惯。这也是一种教育。”姚文正说,目前大约积攒了30余万字的笔记,记录了他对社会现象的评价,也记下了这些年的心历程。

  数十年来,姚文正非常感谢老伴盛茂青的付出:“她做饭、洗衣、忙家务。如果我不好好工作,就有愧于她。”不过老伴盛茂青却早已习惯了他的这种忙碌:“这么多年了,他不讲究吃、不讲究穿,每天帮人家修东西,教孩子们上课。他东西了,别人高兴,他也高兴,所以就让他去做他高兴的事吧,我们都很支持他。”

  “50年的工作是我人生最大的收获。”有时,姚文正也会感慨时光易逝,“若是再能干二十年,那就太好了!我不聪颖、非优秀、无造诣,只是凭着对党和人民的一颗忠心干点活。”

  记者了解到,如今“学雷锋家电维修站”已经有了三个服务点,两个在校内,一个位于合肥市东至与望江交口,以后姚文正和学生们会更加忙碌。

  “他退而不休,奉献,这种强大的力量感染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真正做到了树魂育人,也让我们感受到身上这身军装的责任和担当。”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十大队周少杰说。

  “姚老师艰苦朴素、学高身正,深孚众望,深受学生爱戴。”姚文正1992届学生、惠民县人社局党组、局长李新国说,“他是一个纯粹、的高级知识,坚守奉献的,用实际行动始终如一、全心全意。”

   文章来源于博贝棋牌850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