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家电百科> 文章内容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四届五次理事会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6-11-8 7:30:3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深入贯彻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电器工业由制造大国向强国迈进

  ——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四届五次理事会上的工作报告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启明

  同志们: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四届五次理事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不断完善协会引领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认真研究分析电器工业面临的形势,紧密关注行业热点难点问题,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驱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高行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助力电器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电器工业由制造大国向强国迈进。

  下面,我代表理事会报告2013年工作,提出2014年重点任务,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2013年电器工业主要工作回顾

  2013年电工行业受到国家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影响,上半年产销增速放缓、经济效益令人担忧,外贸进出口持续下滑。全行业围绕行业“十二五”规划,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抓主攻高端、促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持科技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下半年总体形成了稳中求进、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趋势,基本保持了电工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2013电器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概况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基本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实现了稳中有进的预期目标。2013年电工行业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实现平稳增长;利润增速逐步回升;产品产量有增有减;产品价格低位运行;资产投资趋于理性;国际贸易优于去年”的特点。

  一是总体实现平稳增长。2013年电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4.9万亿元,同比增长12.07%。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前半年有所波动,自6月份开始,同比增幅基本呈现持续上升的势头。电工行业全年上交税金总额1485.95亿元,同比增长13.61%。上交税金总额同比增幅一季度之后始终保持在12%~15%之间,增长幅度略高于主营业务收入。

  二是利润增速逐步回升。2013年电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819.84亿元,同比增长9.80%;行业亏损面为11.89%,比去年同期扩大了0.73个百分点,亏损额为335.00亿元,增加了39.93亿元。总体上,反映盈利能力的多项经济指标与去年基本持平,虽然亏损面和亏损额的绝对数量还在增大,但增大的趋势已经趋缓。

  三是产品产量有增有减。截止2013年12月,电工行业重点统计的11种产品中,除个别产品高速增长以外,大多数产品产量增长缓慢,甚至接近一半的产品是负增长。市场需求仍不乐观。

  四是产品价格低位运行。从电工行业28类重点产品来看,其中价格指数连续在100%以下运行的有12类,占比42.86%,包括电站锅炉、水轮机、互感器、隔离开关及断续开关等重要电工产品。

  五是资产投资趋于理性。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电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渐趋于理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8013.22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0.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低,一方面有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因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业面对市场风险投资行为更加谨慎。

  六是国际贸易优于上年。2013年电工行业进出口总额1568.98亿美元,同比增长7.96%,增幅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4.86个百分点。进口额563.79亿美元,同比增长5.78%,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83个百分点。出口额1005.19亿美元,同比增长9.22%,增幅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2.19个百分点。

  (二)落实机械工业主攻高端、转型升级工作部署,推进电器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2013年电器协会根据中机联“稳增长、攻高端、夯基础、强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及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上提出的“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思路,重点推进了电器工业主攻高端、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等方面工作。

  一是电器工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发电设备行业高参数大容量机组自主设计制造成绩突出,已占年度总产量的75%以上。发电设备结构不断优化,清洁发电设备占比逐年提高,水电、风电、核电分别达到17.1%、13.1%、4.9%。其中新增水电机组2993万千瓦,全国水电装机规模达2.8亿千瓦,同比增长12.3%,居世界第一;新增风电机组1300万千瓦,全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7548万千瓦,同比增长24.5%,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950万千瓦,光伏发电总装机达到1600万千瓦。

  二是重大装备技术攻关研制取得成效。我国火电装备设计、制造能力已处于世界前列,至今已今累计生产80台套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在解决新疆准东高钠煤的燃烧方面锅炉制造厂、研究院所、大专院校、用户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其中哈锅在新疆特变的2台350MW超临界机组锅炉掺烧准东高钠煤比例已达到80%,运行稳定。东锅提供的、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容量(600MW级)国内首台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已在白马电厂投入商业运行;由上电、哈电研制的百万级二次再热机组预计2015年投产;哈电研制的800MW机组在向家坝水电站、东电、哈电自主研制的770MW机组在溪洛渡水电站已投运;东电国产化高水头300MW仙游抽水蓄能电站1#机组已并网发电,填补了国内国产化抽水蓄能机组的空白。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项目的1000kV晋东南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国内电工装备企业掌握了特高压变压器、开关、高抗、串补等全部关键装备的制造技术,特高压交直流设备国产化率均超过90%。

  三是重点企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中国西电集团通过更新改造基础设施,建成数字化设计、工艺平台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实现了从数字化车间到数字化工厂的转变。阿尔斯通武锅定制开发了一款先进的智能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系统,形成了锅炉的设计、制造、采购、成本控制、项目管理的全数字化智能系统。上海电气集团依托主业,拓展印度、越南等海外产品服务领域,开展节能环保电站项目,推进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转变;正泰集团借助集团品牌、资金等资源和产业链系统集成优势,从低压到高压、从元件到成套、从成套到系统、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带动了原有电器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了为输、变、配电服务的产业链。同时推进太阳能产业链的发展,在海内外投资建设光伏发电站及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

  (三)行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以电工行业研究院所、企业为主牵头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研发(试验)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挥产学研用合力,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创造更多的国际先进和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进一步增强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行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电工行业在已承担2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研发(试验)中心、重点实验室基础上,2013年国家能源局批复输变电开关设备、绝缘子、避雷器、电力电容器、电线电缆及材料、低压电机及电机设备(系统)、变压器等7个国家能源技术装备评定中心。工信部批复电动工具、电机电器、电线电缆、高压输配电设备、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等7个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进一步完善了电工行业创新体系。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汽轮机行业积极参与国家三部委核电常规岛重大专项,推进CAP1400汽轮机长叶片、焊接转子等关键零部件研发。东方电气研制的EPR1750MW核电常规岛已产成并发运。西电西开电气、西高院研制的160kA发电机出口断路器成套装置、800kV直流敞开式复合电器以及550kV、63kA单断口断路器等产品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特变电工衡变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容量最大百万机组用三相一体式发电机变压器500kVA/1140kV产品,为核电领域应用超大容量变压器市场奠定了基础。

  三是电器工业科技创新获得多项重大奖励。2013年电工行业参与的6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牵头或参与的18个项目获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62个项目获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其中特变电工的“输变电装备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西高院的“±11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用设备关键试验技术研究及试验能力建设”项目获得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一等奖。西高院“15kV/80kA真空发电机断路器研制”、西电西开“±800kV系列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和阀厅接地开关”,许继集团“VBE200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控制设备”以及宁波东方电缆“大长度高电压光电复合海底电缆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均获得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二等奖。上缆所“第三代核电站(AP1000系列)LOCA试验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等6项获得中国机械科学技术一等奖。

  (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电器工业可持续发展

  为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加强企业制造过程能源控制与管理工作,在推动企业节能体系建设和支撑行业低碳绿色发展中,开展了具有特色的工作。

  一是参与节能减排政策制定,推动企业落实节能低碳行动。中小型电机、防爆电机分会积极参与了工信部《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制定,重点推广了高效电机。工业锅炉分会参与工信部《工业锅炉系统节能减排行动计划》起草工作。协会组织沈变院、广东顺特等单位负责工信部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的起草。北京电工所牵头组织编写了《电力装备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节能低碳技术联盟2013年组织了能源管理岗位培训,提升企业能源管理岗位人员节能减排意识,已有70余名取得了培训证书。

  二是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取得成效。协会组织工业锅炉、中小电机、电焊机等行业专家,完成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技术手册》中重点产品节能减排6章74万字的编写。电控配电行业联合设计了GGL新型固定式低压成套开关柜,应用于配网自动化技术。上缆所线缆分会主办“节能导线应用研讨会”,推广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等多品种铝合金新型节能导线在输电线路的应用。湘电集团、安徽皖南电机等企业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作为高效电机再制造试点单位,已有数个型号高效三相异步电动机列入工信部工业机电设备再制造目录。

  (五)大幅提升电工标准化水平,为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2013年电工行业深入落实国家标准化“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总体要求,以标准化工作引领支撑产业政策落实及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着眼战略布局,支撑产业政策落实。按照国家标准委的工作部署,配合国家能源局主笔编写《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新能源部分),为行业在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明确布局。依照工信部、中机联关于机械工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方案,组织开展了电工行业标准体系编制及整理工作,为下一步工信部实施标准计划管理新政辅路。

  二是开展标准科技结合、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完成质检公益科研项目《百万千瓦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技术规范研究》验收,形成多项水电设备标准,有力支撑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乌东德等重大水电工程建设。完成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智能化输配电设备关键技术标准项目研究》验收,形成智能变电站设备及试验等方面的多项标准,为我国发展智能电网提供技术支撑。与电力、汽车行业联合开展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与系统及安全防护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863科技项目研制。同步实施“电工标准—正泰创新奖”奖励机制,着眼主攻高端制造、推动自主创新标准制定、促进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实施创新生态发展,总计奖励经费120万元,奖励项目42项,奖励标准化先进个人28人。

  三是推进标准研制、支撑产业节能减排。组织开展中小型电机、铅酸蓄电池等能耗限额标准研制。上海电科所、湘潭电机、南阳防爆集团、沈变院、节能低碳技术联盟、上海工锅所、江苏太湖锅炉等主持或参加的中小型电机、高压电机、配电变压器、工业锅炉能效标准,有力支撑了工信部发布或制定中的电机、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工业锅炉系统节能减排行动计划和高效电机、高效节能配电变压器惠民工程的实施。由唐山松下机器、成都电气检验所等完成的电弧焊机能效标准,为国家低碳产品认证提供了标准支撑。

  四是标准国际突破、支撑国际国内产业发展。牵头组织研究并提出热电联产国际标准体系,引入多种新能源热电联产技术方案,为能源绿色发展提供更多技术选择。依托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科研项目成果提出并承担混流式水轮机国际标准研制,进一步提升我国自主创新水电机组技术的国际影响。争取IEC智慧城市系统评估组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并派员参与IEC工业4.0特别工作组的前期标准研究工作,积极谋求电工行业在新兴系统技术领域定位。

  (六)完善电工行业信用体系,推进企业质量信誉建设

  协会把全力推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品牌培育、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实现电工行业强国梦。

  一是电工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推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近几年已成为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2013年协会秘书处在相关分会配合下继续开展了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全年共对14家企业进行了综合评估和现场核查。截至2013年底,共有123家企业通过了企业信用等级评价。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使企业对诚信建设更加重视,而且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是推动开展企业质量信誉建设。协会积极开展推介企业申报、宣贯与实施、质量管理水平评价工作,提高企业质量意识,加强行业诚信自律。2013年组织变频器、电控配电设备等分会开展质量可信产品推介工作,40家企业分别通过了相关分会、协会总部的专家初审、评价和审核。

  三是推进实施电工行业品牌战略。贯彻落实工信部2013年全国机械工业品牌战略推进会议精神,电工行业已有6个单位获得了“中国机械工业优质品牌企业”称号。协会参与了国家质检总局“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初审和“全国煤矿用防爆电器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验收相关工作。

  2013年,协会开展了“中国电器工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宣传活动。遴选出了哈电机、南阳防爆集团、长园集团、西门子中国等40余家企业的主打品牌,促进我国电工行业提升品牌意识,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电工行业继续快速、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宣传舆论支持。

  (七)发挥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三个服务”能力

  通过协会秘书处积极组织和广泛沟通,不断扩展为政府、行业、企业服务的工作内容与深度,充分发挥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全力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

  1、为政府服务,积极建言献策。

  一是提出行业发展建议。结合《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织完成了发电、输变电设备制造业及其上下游产业和电能转换与控制技术及装备六项报告,支撑国家强国战略目标顶层设计。组织走访调研有关重点企业,针对发电设备、变压器等相关行业就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向国家发改委产业司提出建议性意见。依托发电设备专家委和智能电网专家智库,开展发电、输电行业经济运行统计分析预测调研,协助行业梳理问题。电力电子分会编写的“关于重点发展电力电子技术与产业的建议”报告,经9位院士和12位专家签名上报李克强总理,受到高度重视。电线电缆分会针对涉及光纤、光纤束及光缆产品的进口关税调整敏感性的征询,向商务部提出了反对降低或取消光纤产品进口关税的意见,以保护国内产业发展。

  二是组织完成电器工业经济运行统计工作。协会目前实行电站锅炉、汽轮机、变压器、高压断路器、电线电缆等九大类主要产品产量季报制度,对重点行业开展经济运行分析。尤其是电站锅炉、高压开关、中小电机、低压电器等分会积极配合协会总体统计工作,在密切关注电工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实时跟踪电工行业转型升级成果与进展、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为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等多个政府部门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协会定期撰写电工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并通过多种途径公开发表,为社会提供了电工行业发展的基础材料。

  2、为行业服务,发挥平台作用。

  一是开展发电设备生产运营专家委和智能委专家智库工作。在成都召开的发电设备生产运营专家委一届二次会议暨发电设备行业如何由大变强研讨会上,初步形成了发电设备行业由大变强的思路。智能委专家智库结合国家加快重点煤电基地和输电通道建设的需求,编写《输变电设备行业发展滚动分析》等报告,提出了适应新条件、新问题、新规律、新方向的发展需要,拉动新经济发展增长点的措施建议,指出了行业发展方向。

  二是开展各技术领域联盟平台建设工作。协会及各行业根据发展需要,针对节能低碳、智能电网用户端、软启动设备、宽禁带功率半导体等新兴技术领域,集合产业链上下游、地方产业集群等优势资源共同建设产业联盟平台,共享行业信息、科研、标准、检测、认证等多元化服务,助力产业快速培育发展。其中绝缘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新型特种功能关键材料》。

  三是开展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协会紧密依托分支机构在行业推进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搭建队伍工作。风电电器设备、电动工具分支机构积极组织企业,完成了5项职业技能标准送审稿。电力电容器、电器附件、绝缘材料、绝缘子避雷器、热缩材料等分支机构组织启动了第二批职业技能标准编制。防爆电器分会以用户需求为牵引,与职业院校合作,推进防爆电器3项标准制定。电工行业已经建立了百余人的标准编制队伍,完成或启动了十几项电工职业技能标准,为全行业推进奠定了基础。

  四是整合行业资源,强化信息服务。为会员单位提供信息服务一直是行业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协会会刊《电器工业》杂志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电工智能化等重大行业主题组织采写了上百篇相关稿件。协会网站立足行业,辐射产经、政经,着力于为会员企业打造一个沟通政府、行业管理部门、上下游企业、国内外投融资渠道的权威网络平台。

  五是加强行业技术研讨与交流。协会举办了2013中国电器工业信用企业大会暨知识产权提升核心竞争力论坛,就“企业知识产权”涉及的经营战略、盘活资产、知识产权经营、解决知识产权纠纷规避风险”等进行了培训宣讲和互动交流。风电电器设备分会举办了风电设备环境技术高端论坛,召开了新能源设备研发与质量提升研讨会,针对行业热点技术问题开展研讨。电博会同期举办了2013长三角智能化配电控制设备与技术发展论坛、2013中国电机及系统发展论坛、2013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技术与标准化国际研讨会等8场技术研讨与交流活动。

  3、为会员服务,反映热点和诉求。

  一是积极反映行业诉求。针对我国电工钢市场问题,协会联合中国金属学会、国家硅钢工程中心、宝钢、武钢等,深入行业、市场、质量调研,向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及海关总署提交《关于尽快改善我国取向电工钢市场环境情况的汇报》。铅酸蓄电池分会就国家对铅酸蓄电池产品拟征收消费税问题组织调研,提出“关于蓄电池行业对免征或缓征消费品税的建议”上报工信部等部门。

  二是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哈电集团出口合同比例逐年上升,从2010年10%到2013年的40%。卧龙电气并购了欧洲第三大电机生产商ATB,并在欧洲五个国家设厂,从业人员3500人。华荣防爆电器集团已在伊朗建厂,在沙特建立自动化生产线。特变电工500kV产品先后进入美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高了中国机电产品的国际品牌影响力,实现了将国内高端制造能力向海外市场的释放。

  三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2013年组织通用低压电器、电控配电设备、变压器等行业赴欧洲开展国际交流。在上海轮值主办了2013亚洲电气制造商协会年会及智能电网用户端发展论坛。组织国内6家企业、27人次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2013中国国际电工电器装备博览会。

  (八)加强协会自身建设,适应行业协会改革需求

  不断加强协会自身建设,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加快政社分开,加强行业自律,增强综合服务能力,规范协会各项工作,规范分支机构管理,加强与协会理事单位的沟通服务等是2013年协会自身建设的重点。

  1、规范协会管理。

  一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在政府转变职能过程中,不断推进社团组织规范管理工作。组织各分支机构财务人员参加财务管理工作培训与交流。落实了协会起草的“分支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和委托监督管理分支机构秘书处协议”两个办法。

  二是规范分支机构管理。按照协会章程规定,协会加强了对各分支机构换届方案的审查工作,完善各种上报材料。根据中机联《关于社会团体分支机构财务管理方式指导意见》和中电协“分支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要求,有效的完成整体协会合并财务报表工作。经过考评,协会在54家单位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中机联2012年度民间非营利组织决算工作先进单位。

  2、加强对理事单位的服务。

  一是发送电工行业活动动态。《电工行业综合动态》作为协会刊物,通过月刊形式,面向理事单位、分支机构实现信息沟通,提供了一个能够及时、全面反映协会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了解电工行业发展动态和国家政策导向等信息的窗口,得到了广大会员单位的积极支持。

  二是及时传达上级工作部署。2013年1月转发国家能源局《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做好2013年能源发展改革工作”的主题报告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三届五次会员大会》题为“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推进机械工业转型升级”的主题报告;8月转发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2013中国行业协会发展论坛》大会题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稳步推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报告;10月转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召开《2013中国机械工业节能减排与资源利用》大会题为“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与资源利用,为建设‘两型’社会履职尽责”的主题报告。及时学习和掌握会议精神,紧跟形势,提出要求,部署工作。

  同志们,回顾2013年电器工业的发展,可以说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各理事单位和分支机构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在“十二五”重要之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全面落实加快推进电器工业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奠定了基础。但挑战依然严峻,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两化”融合、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需要不断提高协会为政府、行业和会员单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更好的发挥协会的引领作用。相信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行业发展和协会建设工作定将得到全面推进。

  二、2014年电器工业面临的形势及发展战略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改革与挑战相互交织新阶段的开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定了行动纲领,刚刚闭幕的“两会”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确定了战略方向。电器工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努力抓住改革机遇,夯实基础,深入挖掘电器工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潜在动力,从容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现。

  (一)电器工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大国货币政策、贸易投资格局、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方向都存在不确定性,加之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地缘政治紧张、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等诸多因素,经济下行风险仍将持续存在,电器工业仍将面临严峻考验。

  为应对经济风险,适应科技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美国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的工业4.0发展理念,韩国的IT融合发展战略标志着国际制造业分工格局将面临新的调整,发达国家力图抢占高端市场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新兴经济体依靠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与我国形成同质竞争,制造业面临着前有阻击后有追兵的双重挤压,电器工业在国际竞争中也将面临更多挑战。

  我国电器工业产品与世界装备制造强国相比,大而不强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仍不能回避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不高、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严重、节能减排意识不强、产业技术基础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产品结构性短缺等问题。燃气轮机叶片、超(超)临界机组安全阀、高压绝缘套管、有载调压开关、核电主泵、高压直流电缆等电工产品,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元器件仍不能自主制造,甚至常年依赖进口,产品利润大幅缩水,严重削弱了“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7.5%左右,国家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从整体上看,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持续加码,火电装机将继续缩减;西南水电的陆续投产将带动水电新增装机规模持续增长;风电、太阳能在政策利好刺激下将有较快增长;核电在攻关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将继续延续恢复性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和电力发展进入平稳增长期,新增装机规模会略有降低,但清洁高效大型火电项目和清洁能源项目占比会继续上升。根据国家能源局预测,2014年我国火电容量将控制在8.9亿千瓦左右,新增火电装机将进一步减少,约为3000万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进一步提高,将达到32.7%,其中新核准水电装机将达2000万千瓦,新增风电装机将达1800万千瓦,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将达10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占60%),新增核电装机将达864万千瓦。另据中电联201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2014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将达到13.4亿千瓦左右,发电生产能力继续居世界首位。我们预测,2014年电器工业发电设备产量将达到1.1亿~1.2亿千瓦左右。

  我国电器工业发展前景可期,但我们不能忽视行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电线电缆、变压器、电炉及工业锅炉、风电产能过剩现象亟待解决;持续雾霾和环境保护给电工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工产品亟需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尤其是燃煤机组提高能效的同时,认真做好脱硫、脱硝和除尘。根据发展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电工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展望未来,我们需要遵循结构优化、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的指导方针,推动电工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电器工业由大到强的发展战略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装备制造业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突破了众多技术难关。从2009年开始,中国装备制造总产值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电器工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驱动产业,为其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水电和风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特高压输电技术、70万千瓦水轮机组等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世界上最大的1000千伏“皖电东送”特高压输电工程全线贯通,实现了输变电设备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回顾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长期以来电器工业等装备制造业大多遵循先开发整机满足使用需求,再开发基础材料解决国产化问题。这样的研发模式使我们以较快的速度走出了产品短缺的局面,但基础理论和材料研究不足,核心共性技术积累不足,核心工艺储备不足,为产业转型升级埋下了不小隐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由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制造业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明显削弱,注重数量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这些挑战对处在装备制造发展中坚力量的电器工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由大到强提出了紧迫的要求。

  要推动电器工业由制造大国向强国发展,最根本的条件是要有雄厚的产业规模,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质量效益和持续的发展能力。最有效的措施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发展环境,推行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最关键的战略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

  电器工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重视产品创新、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模式创新;之二是提高创新设计能力;之三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培养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

  电器工业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的关键是先要强化材料、零部件、工艺和技术等制造基础,再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支持企业推进精益制造,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推进重大装备可靠性设计、试验和验证技术等共性质量技术研发与攻关,鼓励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种更新换代。

  电器工业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低碳制造转变是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加快现有生产装备的节能环保改造,开发和推广量大面广的节能、节材和环保产品及装备,推广高效绿色生产工艺,发展再制造工程是行业持续发展的趋势。

  电器工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任务,也是创新驱动应该关注的新亮点。行业发展需要一批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关键环节,既能出口产品、又能输出资本和技术的大企业,也需要一大批以“专精特”构筑企业竞争优势的高成长型中小企业。

  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与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预示着电器工业亟需与时俱进,积极有效的产业政策是行业发展的有力保障,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积累令我们充满信心,以创新的理念推进转型升级,做到由大到强的蜕变,是电器工业矢志不渝的电工强国之梦。

  三、2014年主要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两会”精神,按照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结合电工行业发展形势,提出2014年电器工业的主要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主要工作思路是: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两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思想和举措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切实提高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协会的服务能力、水平和质量,推进电器工业由制造大国向强国迈进。

  重点任务是: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助力电工企业探索新体制、新机制

  全行业要深刻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涉及电工行业发展的若干重大改革举措:一是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二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三是加快国资国企改革,释放国企活力;四是以资源要素价格改革为切入点,加快民资进入垄断性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

  全行业要充分领会今年“两会”提出的有关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一是在电力行业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二是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鼓励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三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牵头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四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

  电器工业要顺势而为、转变思路、扎实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的强大动力释放出来,协会要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促进电工行业各类企业的改革创新和协同发展。

  (二)实施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电工行业由大到强发展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发挥实体经济主导作用,更加注重拓展延伸产业领域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更加注重加快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的长效机制,更加注重坚持科技创新战略支撑总基调,更加注重通过节能减排实现降本增效,努力实现电器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一是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强国战略研究,提升核心竞争力。依托承担中国工程院2013年重点咨询项目《制造强国战略研究》子项“能源装备课题”,调研分析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制造业以及电能转换与控制技术装备发展现状,研究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实现由大到强跨越发展的路线图及措施建议,为我国2030年实现制造强国重大决策和制定“十三五”电器工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要通过我国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我国能源装备制造业质量提升战略、能源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措施和建议研究等四项专题研究报告,进行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质量提升战略研究、由大到强的措施和建议研究等三个方面工作。

  二是实施创新驱动,推动重大装备研制。要以“自主创新,智能引领,夯实基础,重点突破”为指导方针,以支撑结构优化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依托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输变电等示范工程,建立大型煤燃烧、重型燃气轮机、火电机组用安全阀等试验台,推动新疆高钠煤燃烧、大型水电机组蒸发冷却、柔性直流输电等重大技术研发,加强重型燃气轮机、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特高压直流输电大容量成套装备等重大装备研制,率先实现重点领域重大产品和重大制造技术的突破,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推动行业创新驱动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化解行业产能过剩。要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引导企业采取“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工程总体承包项目。面对国内市场基本饱和的形势,组织开展发电设备监造中介服务的延伸工作,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企业通过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服务,从单纯卖产品向做集成、做系统、做工程转变,寻找市场发展机遇,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化解行业产能过剩。

  四是大力推进行业节能减排、低碳评价工作。要以电站锅炉行业能耗限额标准制定为基础,推进工业锅炉、电线电缆、电热设备、中小电机等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制定,推动中小电机、配电变压器、电弧焊机等低碳认证示范,组织和开展能源管理岗位培训、能源管理员和能源审计师等一系列节能体系建设工作,促进电工行业落实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要研究建立节能低碳产品、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开展电工行业低碳产品评价、节能低碳企业示范等活动,树立行业节能低碳标兵,发挥模范榜样作用,宣传和引导节能低碳模式,促进会员企业参与到节能低碳行动中。

  五是推进“两化”融合,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是当今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要加强智能化设备研发,特别是大型设备的在线或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重大装备的寿命测试和剩余寿命预测等,如汽轮机、发电机等,发展类似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机械和机械群,推进应用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测控装置以及数字化制造系统等。推进集成应用创新,发展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商务,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企业数据目录和交换体系,实现产品、项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积极拓展领域,提升为政府、行业和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将进一步简政放权。协会要以三个服务、共谋发展为宗旨,进一步完善协会定位,积极承接政府委托的职能,更好的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是努力拓展为政府服务的新领域。要深刻理解政府转移职能为协会发展带来的机遇,按照“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的精神,建立政府购买行业协会服务的制度。要积极整合协会资源优势,发挥服务支撑作用,在已获得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标准委等上级机关的委托和授权,以及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承接更多由政府转移下放的职能,为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是积极主动为行业和会员企业服务。要以发电、输电为导向,深入开展行业调查研究,及时协助行业梳理解决改革发展的问题,积极向政府及其他部门反映行业、会员诉求,提出行业发展的建议。要开展对协会理事单位节能降耗数据的统计,为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与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产品提供依据,也为推荐节能高效高附加值产品提供基础依据。要助力企业“走出去”战略,积极组织优势会员企业更加广泛的参与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活动,主动参与协调对外贸易争议,积极组织会员企业做好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应诉、申诉等相关工作,维护正常的进出口经营秩序。

  三是加强与各分支机构的互动、协调和配合。要加强与分支机构的相互沟通,形成协会总部与分支机构相互协同的合力。依托各分支机构,组织推进各专业领域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等方面的专题研讨与技术交流活动。与其他行业建立更加广泛的联系渠道,及时与上下游行业沟通信息,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继续发挥行业刊物的综合作用,并加强协会网站与各分支机构和骨干企业网站的互联互通,主动建立行业信息协调和共享机制。

  四是加强新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提升为行业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重点研究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为适应现代智能电网建设,满足新技术发展趋势要求,在配电和用电设备领域重点推进支撑智能电网设备发展的系列产品及配套件研发工作,培育新需求增长点。在新技术领域,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先进制造、再制造(中小电机、变压器等)以及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创新驱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推进行业向高端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技术导向与支撑。

  (四)发挥科技优势,构建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电工行业涉及领域宽且相互关联,各领域的科研院所和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联系与互动,很难在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协会亟需引导、推动全行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共性技术研究、技术创新、公益性技术服务平台,发挥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技术优势,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逐渐形成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具有行业特色的“产学研用”创新体系,为行业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一是建立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加强检测试验平台建设。要以政府加强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为契机,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要依托电工行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实验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结合国家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逐步建立电工行业检测试验平台和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具有专业化、国际化的权威性科研机构。要发挥技术联盟在专业领域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积极争取科技部、工信部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与帮助,积极发挥联盟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协同作用。要积极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使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力中得到技术支持,逐渐形成电工产业链的产品配套优势企业。

  二是落实标准化体制改革任务,助推电工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要落实国家标准委关于强制性标准改革的方案,探索搭建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相协调的标准化机制,研究提出强制性标准适当引用规范性标准作为技术支撑的标准化改革落实方案。要依据工信部“工业强基战略”有关兼顾提升主、辅机、关键部件及配套件制造水平的部署,率先在大型水电机组关键材料、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安全阀及弹簧等重点领域开展协会标准研制,响应用户需求提出高于国、行标的先进技术规范。同时在大型牵引电动轮自卸车、高效节能电机、铅酸蓄电池等领域深入推进协会标准研制,并组织开展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示范,扩大协会服务市场作用。要加大电工行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工作力度,结合我国市场需求,牵头混流式水轮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晶闸管阀等国际标准研制。

  三是发挥品牌建设和诚信建设的辐射作用。充分依托相关分支机构,将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作为提升行业质量信誉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把不断提高电工行业的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有机结合,根据各行业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品牌培育工作的调研活动,重点培育量大面广的产品品牌,进一步扩展专业领域及宣传推广工作。同时深入研究涉及产品品牌的保护和打假工作、建立诚信市场环境等问题,发挥协会的指导协调作用,推动和完善行业信用体系的构建工作。

  四是积极推进电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要做好职业技能标准编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搭建以及鉴定培训等工作,为顺利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做好准备。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电工行业分中心要依托分支机构与龙头骨干企业,推进职业技能标准编制和启动建站工作,完成电力电容器、防爆电器等一批职业标准编制,启动高低压电器等职业标准编制,建立风电电器等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培养一批持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考评考务人员,争取年内完成一批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

  五是启动开展电工行业专业培训工作。要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资源利用要求,探索与分支机构联合开展能源管理岗位培训与评定。要以可靠性共性技术为基础,结合电工电器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可靠性特性、过程控制、度量方法、标准规范等,开展电工产品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知识技能培训。根据需要开展标准化工程师培训工作,调研电工行业企业需求,探讨在电工行业开展国家标准化工程师培训工作。要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研行业企业发展对职业经理人需求,建立电工企业职业经理人评价体系。

  (五)顺应行业协会改革的大趋势,更加规范协会管理,迎接协会发展的新形势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协会要密切关注国家有关行业协会改革的新动向,充分认识协会未来的发展形势,创新性积极开展协会工作。

  一是要正确理解、深刻领会社会组织改革的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组织改革发展提出的总基调、总目标和总要求,与行政体制改革相呼应,明确了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中的定位和作用。我们要加深对社会组织改革的深刻理解,正确把握机遇,定好位,发挥好社会组织应有的作用。

  二是协会要改革与发展,需要继续健全体制机制。改革是行业协会发展的动力,随着行业协会立法工作的推进,将建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使其真正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主体。要通过健全协会体制机制,改进和规范管理方式,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行业协会整体素质,增强综合服务能力,适应改革发展大环境的需要。

  三是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理和协调,发挥好各方面作用。分支机构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协会总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为依托、互为支撑和互为配合,要更多的引导和发挥分支机构的作用,共同推进行业工作。协会总部应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理,着力打造分支机构的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起相互配合、步调一致的工作体制和机制,更好的为政府、行业和会员企业服务。

  四是要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增强协调和服务能力。协会要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协会秘书处的队伍建设,建立起懂行业、懂专业、会服务的职业化协会人才队伍。以“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宗旨,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协会自律性建设,积极承接政府部门转移的职能。

  今年是协会本届理事会的第四个年头,明年将按章程规定进行换届工作。协会总部将按照民政部对社团组织的管理要求,启动协会换届准备工作。协会总部也将根据需要,进一步充实协会秘书处力量,吸纳更多大企业参与秘书处工作。

  电工行业的发展基础是坚实的,发展态势是好的,行业凝聚力是强的。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要关注改革动向,开拓思路,勇于创新,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进协会工作,共同为实现电工装备制造业强国之梦做出更大贡献。

  客服QQ:

推荐: